因野蛮生长,大数据产业“栽倒”在2019年。而在2020年初,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,大数据技术很快重获关注。
助力防控,优势尽显
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,“大数据”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、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、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。
大数据产业链主要包括数据采集、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三大环节。在上游的数据采集环节,主要的“玩家”包括政府机构、大型企业、互联网平台等。作为数据生产者,上游玩家拥有更强话语权的同时,也受到最多关注。
在疫情防控期间,BAT等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均应用大数据技术,切入疫情防控各环节。
其中,百度发布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,有助于市民了解周边的疫情发展,并帮助调配物资。百度地图的人口迁徙数据直观显示了疫情可能的传播途径,验证了人传人以及疫情源头等情况。数据显示,从武汉市迁出的人员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黄冈市、孝感市、鄂州市,从结果来看,以上三个城市的疫情严重性仅次于武汉。
作为重要数据来源,运营商的数据优势显著。首先,运营商用户基础大,在覆盖面上的优势无可比拟。其次,电信用户实行实名制,运营商拥有真实详细的电信数据。此外,处于数据交换中心,运营商能够获取地理位置等信息。疫情期间,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向运营商发送短信获取个人轨迹,并将其作为返工后的辅助排查方式。
针对疫情,云天励飞上线了自主研发的“深目”系统,这一系统可以针对目标人员的出行轨迹进行精确筛查。近日,深圳一男子隐瞒从湖北返深事实,当地公安部门借助该系统,查询到该男子的多条外出轨迹和接触人员。最终,与该男子接触的72名居民和3名社区工作人员被隔离观察。
聚焦万亿大数据红利
疫情防控为大数据技术提供应用土壤,凸显其产业的价值。事实上,作为战略新兴产业,大数据产业本身就属于高景气行业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根据Statista于2019年8月发布的报告,在2018-2020年的预测期内,大数据市场整体的收入规模将保持每年约70亿美元的增长,预计全球大数据市场收入规模2020年将达560亿美元。
同样根据Statista的报告,作为世界上数据量最大的国家,我国大数据市场产值不断提升,2020年将超万亿元。
大数据产业规模在未来快速增长,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和新经济价值是产业上行的基本逻辑。与此同时,政策及企业的积极挖掘以及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,也是产业景气度提升的重要原因。
中国已将大数据视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,且不断改善政策环境。从2014年,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再到写入2016年颁布的《十三五规划纲要》,历经预热到落地,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。截至2019年底,除港澳台外,全国31个省级单位均已发布了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,
大数据技术体系主要由数据分析技术、数据流通技术和事务处理技术构成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经过是多年发展,国内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已经相当完善。
疫情过后,关注G端
根据访问和交互频率,大数据也可以划分为热数据和冷数据。在以往,以互联网平台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已经得到重视,且在绘制用户画像、产品开放等方面得到充分利用。而来自政府部分数据,相当一部分属于较少被使用的冷数据库存。
一方面是缺乏整体协同的数据库顶层设计,一方面是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阻碍。谈及大数据应用,打破“信息孤岛”一直被视作难点。
而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,应用G端数据得到提速。在疫情开始扩散的早中期,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,就提出使用大数据摸排无症状患者的方案。
政策也很快给予支持,加速政府大数据的开放与融合。2020年1月27日,国务院发布《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》,即明确指出各地要充分应用“大数据+网格化”等手段进行疫情防控工作。
在G端大数据领域内,目前,公共卫生大数据以及公安大数据最为值得关注,且已经获得资本市场的肯定。
浪潮健康是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服务运营商。针对政府端数据,浪潮健康通过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,在宏观层面提供大数据的高层视图,为宏观层面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在投融资低迷的2020年第一季度,浪潮健康完成了1亿元A轮融资。
公安大数据方面,美亚柏科一直是细分行业龙头。针对本次疫情,美亚柏科推出了基于公安大数据的疫情分析平台。借助公安大数据支持疫情防控的美亚柏科,也很快受到资本市场关注,接受超两百家机构进行调研。
事实上,作为重要的信息资产,大数据最早的经典应用案例就是用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。2008年初,Google推出Google流感趋势网站,并根据搜索数据进行实时预测。结果,Google不仅准确预测到H1N1病毒爆发的时间和地点,更向世人揭示其应用潜力。
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,依托成熟的产业,并借助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,大数据优势尽显。病毒溯源,疫情追踪,趋势研判……找到了正确打开方式的大数据,再度证明其产业价值的同时,也将触发新一轮机遇。